upntoday-2010-1-15-03-taipei medical news-肝癌治療新發現北醫癌症中心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肝癌治療新發現
北醫癌症中心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標靶藥物蕾莎瓦加成導航式光子治療 反應率達七成 
國內肝癌治療有突破性發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峯醫師所作的肝癌細胞學實驗中發現,針對有放療、化療抗藥性的肝癌晚期細胞,以標靶藥物蕾莎瓦+導航式光子治療合併治療,可增加治療反應率達七成。此論文已刊登於2009年10月國際醫學期刊Cancer biology & therapy,並被選為封面。
邱仲峯醫師表示,肝癌治療方法很多,對於早期肝癌只要能開刀治療或肝臟移植都可能根治,但由於肝臟沒有神經,發生病變時幾乎不痛不癢,等到一有症狀時病情都已經發展到末期,真的能開刀進行治癒性治療的人只剩10%~15%;北醫消化內科暨肝癌團隊副召集人鄭仰志醫師也表示治療肝癌無法僅單一種選項,對於中晚期的患者,則能使用栓塞治療、化療、放射治療等,但也常常遇到產生抗藥性而無法治療的瓶頸,因此,肝癌長年為國人癌症死因的一、二名,鑑於此院方引進高科技醫療設備如:急凍療法(氬氦刀)及360度圓弧放射治療儀(VMAT),以期適切及有效為病患提供最佳診療品質。
邱仲峯醫師提到,此次研究是由他一個肝癌病患帶給他的啟發,此病患肝臟有兩顆肝臟腫瘤,但其中一顆因與腹膜沾黏而疼痛不堪,邱醫師使用導航式光子治療照射來為患者止痛,治療中後同時繼續使用標靶藥物,驚奇的是,發現那顆接受導航式光子治療照射的腫瘤,竟明顯縮小至幾乎不見,而另一顆未照射的腫瘤大小,則維持不變,促使邱醫師投入「口服標靶+導航式光子治療」治療肝癌細胞學的實驗。
此研究取Hep G2 細胞進行實驗,發現使用標靶藥物蕾莎瓦(Sorafenib)30分鐘後,證實可誘發癌細胞粒線體的自由基,耗盡細胞中的穀胱甘肽(因為要掃除自由基),細胞粒線體產生大量自由基之後,造成粒線體過度吸收鈣離子,間接造成細胞死亡。因此全新作用機轉的發現,間接證明蕾莎瓦在肝癌細胞上可加強導航式光子治療的殺傷作用。
此肝癌細胞學實驗結果發現,Hep G2細胞對化療藥物asadin和shikonin具抗藥性,但20 μM 蕾莎瓦(Sorfenib)可以殺死85%的Hep G2細胞,無需任何輔助藥物。正常細胞可以包容低量的自由基,但不正常的細胞(癌細胞)無法處理自由基,所以此次實驗證明蕾莎瓦(Sorfenib)可以誘發自由基,導致癌細胞死亡,並可加成放射線治療,發揮更大的效果,進而增加治療反應率達九成。
在臨床治療方面,邱仲峰醫師目前使用此法治療過20多位患者,治療反應率高達七成,比起單用導航式光子治療的五成或是單用標靶藥物四成,皆有顯著提高。未來,此研究將擴大臨床使用治療,預計今年四月於北醫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展開收案,進行大規模臨床實驗,期待「導航式光子治療+口服標靶」能成為晚期肝癌治療新希望。
本篇發表於 新聞與政治。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